•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共创辉煌!

政府信息公开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背后有教育之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协会动态

最新新闻

  • 杭州市丁信幼儿园11月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暨挂牌...
  • “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背后有教育之问...
  •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 警惕以考定教体育“主科地位”不能仅靠“中考...
  • 2020新浪教育盛典候选机构:B.H.M.S.瑞士工商酒店...
  • 湖北大学近一周内成立师范、微电子等5个新学院...
  • 央美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方式:线上初试线下...
  •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抗疫事迹 宣讲会精彩开讲...
  • 2020新浪教育盛典候选机构:新东方小书童...
  • 哈佛大学招生丑闻:美国富商被控贿赂击剑教练...
  • 教育部公布北京考研考点网上确认时间...
  • 甘肃高校掀“敦煌风”:让学子亲近经典...
  • 刘振超:与学生一起看遍世间最美风景...
  • 300分以下河南逼近20万人 庞大而沉默的低分高考...
  • “内卷”一词出圈 年轻人为何会有内卷情绪?...
  • 大学绩点是“门票”而非“保险单”...
首页 > 阳光服务

“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背后有教育之问

发布日期:2020-11-18 08:31:08

高分考进名校的学生,自嘲为“小镇做题家”;只考进普通院校的学生,身上被贴上“二本标签”。近半年来,对这两个标签及对应群体的讨论热度始终不减。

虽然相关的讨论指向现实中的多个面向,对教育的探讨无疑是讨论最为集中的。人们咂摸标签背后的复杂情绪,也没有停止过“何以如此”的追问。在讨论中,有人感慨,这两个群体现实中遭遇的尴尬是“学历通胀”“学历贬值”的结果。实不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然而对于大学生,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精英思维。学生们把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作为求学目标,而社会则根据学历高低把高校与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考进名校的小镇青年的问题在于,他们在基础教育求学时期,一直被灌输只要考进名校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在我国目前的高考录取体制下,高考总分无疑还是进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的最主要依据,因此他们只顾刷题提分,对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素养的涵养甚少关注或者根本顾及不上。等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名校身份并没能带来预期中的价值,而由于疏于特长、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幡然发现,除了有一纸名校文凭外,他们似乎并无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

有人认为,这应该归咎于这些学生成长的资源不足,他们如果不刷题提分,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名校。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两条不同路径,一条是简单的灌输、刷题;另一条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把学习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后者这种不以功利的提分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通过非功利的素养培养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那些认为应试教育对乡镇孩子“更有利”的观念,实际是剥夺乡村孩子接受完整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这对社会也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即乡村地区、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不能只让孩子刷题,要给学生完整的基础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关部门要读懂这种“弦外之音”。

“二本学生”的尴尬,也部分与他们所读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有关。需要指出的是,本科院校本没有一本、二本、三本之分,这种区分,来自于高考录取的批次安排,而最初的批次安排也只是为了录取工作方便。然而在我国社会,却演变为学校的身份。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已明确提出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随着高考录取批次的取消,所有本科院校在招生时将平等竞争,一本、二本这样的学校身份标签,将逐渐淡化。

“二本院校”大多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是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2014年,我国教育部还提出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的要求。但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却一心想着建设“高大上”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想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对于占学校绝对主体的本科教育,也采取应试教育方式,把组织学生考研作为目标,追求考研率。一些学校的本科教育,存在和高中教育同样的问题,纳入考研的科目教学受到重视,而没纳入考研的科目,则对学生提出较低的要求。这导致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整体就业也较为艰难。在所有高校毕业生中,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难的群体,与这种办学导向有关。

这些讨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新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契机。在教育发展的小背景和人类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教育和学校等主体要如何调适以应对这种变化?对于这个宏大的课题,我们可能无法马上得出答案,也不必急于一时作出回答。但对于这两个标签所共同指向的教育升学导向、学历导向问题,则是我们眼下可以作出改变的。

要重视给学生在各阶段的完整教育。也只有获得完整而高质量的教育,学生才不会只盯着学历,拿学历说事,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并不只是一纸文凭,而是高质量的教育回报。理性地说,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历贬值”是大趋势,我们应该更关注教育本身。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型,只能加速不能停滞。

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16版)

相关链接
 
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养老金     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     四川政府采购     沈阳市卫生局     南京教育网     恩施市崔家坝镇人民政府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     奉化市城北中学     内乡教研网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     荆州中考招生网     天域幼儿园     松滋实验初中     德州幼儿师范学校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大丰市飞达路初级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尤溪实验小学     石家庄职工大学     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     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幼儿园     汕头市长厦小学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广东北江中学信息网     福州屏东中学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卫生学校     江西省教研网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大埔虎山中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logo_home